公务员考试,如何上岸?

先说结论:通关上岸,课程占30%,刷题占60%,剩下10%交给运气。

30%课程:

很多考生总有这样一种执念,觉得xx机构的课程一定很厉害,学完基本就稳了,但就是有点贵,动辄几千上万。。还有点纠结值不值,其实,这不就明摆着割韭菜吗?

公考制度已经运行这么多年了,相应的课程都已经非常成熟,不存在课程决定结果的现象,如果真有这种课程,学完就上岸,你觉得会在市面上广泛流通吗?

公考现在是非常公平公正公开的,是除了高考之外为数不多的实现阶级跃升的方式,所以很多机构利用这一点大肆夸张宣传,所以各位,要擦亮双眼哦~

60%刷题:

公考的本质就是一个熟练度问题,刷题就是不断提高熟练度的过程,可以说刷题,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没有之一,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实践,每做一道题相当于进行一次知识梳理,只会越来越熟练,越来越得心应手。

就像“你只管努力,剩下的交给天意”,“不要假装很努力,结果不会陪你演戏”,这种地摊鸡汤文写的一样。

“你只管刷题,剩下的交给快递,把入职通知书寄回到你家里,打开写着恭喜录取大吉大利,peace~”

强调一点,刷题一定要用真题,真题是最有指导意义的,可以熟悉命题规律和趋势。

10%运气:

我们都知道,行测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省考一般为 120 道题,国考为 135道题,再除去涂卡时间,平均不到 50 秒钟一道题,考试的时候没有人可以全部认真思考并作答完毕!

因此,到最后势必会有不会做的,或者来不及做的题目,这个时候肯定不能空着不选吧,就是蒙也要选上,这个对于99%的考生来说,基本就是靠运气了,蒙的都对,那就是运气爆表,蒙的都错,也无能为力。

如何人为控制正确率,提高这最后一部分题目的正确率,可以看下这篇文章

ok,关于课程+刷题+运气,就说到这里,从宏观上做了一个扼要说明,那接下来不废话,开始正文,上备考干货。

行测我们按模块来,申论整体进行。

一、常识模块

这个小模块,好像很多同学认为是举足轻重的,尤其是当做过真题或者模拟题被“毒打”以后,感觉自己的公考之路马上要断送了,急需抢救一下,因为经常有同学问我,大老师,常识怎么复习,正确率好低呀。。。

怎么复习?不用复习,别在这浪费时间。

常识判断,说白了它是考察你这二十多年的一个积累,从小到大你的学习、见闻、经验、以及涉猎的其他知识,短时间的备考无法发生质的改变。

备考这个模块,只需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积累,等人的时间、睡觉之前、刷题休息的间隙。。。总之,不要占用正规学习时间,投入产出比太低,把有限的备考时间,用到其他能提升分数的模块上。

二、言语理解

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

主要考察考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

这个模块与公务员工作联系还是比较紧密的,上级单位发的会议精神,领导要求你写的稿子,都需要快速、准确领会意图,并用文字精准的表达出来。

备考时,以刷题为主进行倒推,看自己哪种题型正确率偏低就着重学习哪类题型的课程,再回头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强,这样一个学习思路,可以又快又准的完成此模块的备考。

当然,逻辑填空里的词语、成语辨析,也需要积累,学习方式同常识模块一样,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即可。

三、判断推理

由逻辑判断、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四个小模块组成,两推理+两判断,主要考察逻辑思维能力。

这个模块很多题目都是有固定公式,解题的时候千万不要当成言语理解去做,严格按照逻辑进行推演。

刷题之前的基础课程,务必要学扎实了,这是解题的“密钥”,很多逻辑推理规则是固定不变的,学会以后才有能去做题,不要本末倒置。

四、数资模块

数量关系+资料分析,这两个模块是行测高分的分水岭,换句话说,行测要

得高分,和其他考生拉开分差,这两个模块的正确率必须保证!

这两个模块放到一起,有相同之处又有各自的特点。

共同点:非常明显,对数学计算能力都有一定要求。

不同点:数量关系,都是各自独立的题型,例如,工程问题、抽屉原理、排列组合、年龄问题等等,每种题型之间并无关联,只要掌握某种题型,就可以做到“会一道,对一片”的效果,备考时不要过早打退堂鼓,数量关系来来回回就这么十多种题型,每种学完,花不了多少时间精力,剩下交给刷题,提高熟练度即可。

资料分析,是一个整体,通过一段材料或者表格数据,进行整体分析计算,其中会涉及到如何快速阅读、快速估算、定性分析,技巧性比较强

五、申论

写的好不如抄的好,不要过度发挥,忠于原材料,紧扣主旨。

小学都做过阅读理解题吧,其中就有一道题叫做概括段落大意,其实申论要得高分,道理一样,把它当成一篇大型的概括段落大意题,紧紧围绕主旨,再适当的地方加上你储备的一些金句。

再说下阅卷规则与注意的事项

申论都是网上阅卷,阅卷老师分成几个组,每组只阅一道题,而且只能在屏幕上看到这一道题,如果你写到格子外头去了,阅卷老师就看不到了。

80%以上的老师根本都没有看过申论试题和给出的材料,只需要记住答案要点就可以上阵了。每组都有组长。大家首先进行试评。一人20份卷子,评过之后统计时间和分数分布区间,每道题根据分值的不同划定出一个误差区间。

正常情况下,一道题会有两个老师阅卷,他们给出的分数可能有高有低,如果分数差在误差区间内,那就取两者的平均值为该题的分数;如果分数差超过了误差区间,那就要组长进行三评,并以组长给出的分数为准。

电脑会自动统计出该组的三评率,如果三评率超出了规定范围,则证明这个阅卷组对于阅卷没有达成共识,对不起,前面所有的工作白费,重新停下来,大家统一规则,然后重新试评20份,误差率合格了,再重新阅卷。

想想吧,如果因为你个人的原因,分数误差大了导致全组停工试评从头再来,那是多大的罪过啊!所以,阅卷老师们都会心照不宣的在中间分和安全分上徘徊,以免出现招人白眼的状况。

枪打出头鸟,每个老师所有给出的分数都是在电脑终端有统计的,如果给出的分数太高,或者高分太多,或者中间分数太少,那巡视员就会把这个老师叫到电脑终端屏幕前,让他看分数曲线,然后温和的说一句,要不然,你们组再试评一下?为了集体荣誉,绝对不能重来啊!所以,大家都会努力的向中间分靠拢。

那什么是中间分和安全分,举个例子,一道20分的题目,可能你觉得自己应该怎么也能打个14分吧,哈哈,错啦!一道20分的题目,中间分是10分,标准误差是3分,也就是说,万一一个老师给该题打了10分,那你作为另一个阅卷老师,最高打到13分,最低打到7分。

但是,万一你觉得挺好的文章,另一个老师只给八九9分,你打13分就超了啊!所以,保险一点,打个11分总不会错,就算另一个老师觉得该题答得不好,也不至于给到7分以下或者14分以上了吧。

这就是一个阅卷博弈,经过这样一番博弈,大家的默契就是:一般的,给8-9分;还不错的,9-10分;不怎样的,7-8分;非常差的,6-7分;非常好的,10-11分。打到6分以下的低分或者13分以上的高分都是冒着生命危险的,很难很难。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自己答得不错但是100分的申论才只得了四五十分的原因。

申论的第一二道题是得分的关键。

这是因为,客观的点好找,容易达成共识,老师们数着采分点给分,一般差距不大,分数得的也理直气壮;

最可怕的是主观性的阅卷分数,太没谱了,老师就是觉得文章写得好,也不敢给高分。所以,临考不到一个月,努力抓好前两道题,练习找准采分点,比使劲练大文章要有用得多。

那什么是采分点呢?说起来也挺荒唐的。阅卷组拿到申论答案以后,会根据题目分值将答案进行分配。

比如说15年国考申论第一道题吧,20分由结构分2分,采分点16分(八个点),主观分2分构成,大概是只要能答出“文段说了两件事情”,有个“两件、二层”之类的字样,就能得到结构分2分,用了分号但是没写“两”,就没这2分;

然后“粮食安全”“民生”各两分;再有什么就已经记不得了。反正,其实批卷子到后来,已经麻木到连自己都记不得答案和完整的采分点是什么了。就是给个中间分安全分,字好一点的看着顺眼一点,有几个点的,就给个9分,字差一点或者采分点少一点的,就7、8分,保证不会出错,误差率也在可控范围,全组的阅卷率很容易通过。

要是后面的大题就更虚了,不可能将好几十分都拆成一个个采分点,所以都是划档给分的,这就比前两道题靠采分点给分要模糊得多。

一般来讲,还是给个中间分,50分的题目,给个23分-27分之间就可以了。

阅卷时间的话,都是在电脑屏幕上阅卷,想象一下,每天从早上八点半开始盯着屏幕一字一字的看枯燥的重复内容,一直到晚上六点。除了上厕所和吃饭,基本没什么休息,脖子会酸屁股会麻胃里恶心眼睛会瞎掉,很辛苦的!

所以大家都想快点结束战斗,第一是不要取消成绩重新试评,第二是单位时间尽量多批一点。而且组员之间和各个组之间也都有无声的较量,每个人的业绩量都是清晰可见的,你批得少,那就是赤裸裸的偷懒了,会遭人鄙视的。

相对来说,新手阅卷时间都比较长,反复看反复找,还要斟酌给多少分,一道200字的题目可能要阅15-30秒,这样单位时间内阅卷量就会非常少,电脑终端那里显示你的工作量和单位效率都很可怜,经过一会儿的磨练,新手就会逐渐赶超老手,争取每道题五六秒的速度,甚至更快。

400字的题目,阅卷大概是8到10秒。最可怕的是800到1000字的大文章,阅卷时间老手差不多12秒,新手也会在16秒左右结束战斗。也就是说你辛辛苦苦花两个小时写的东西,阅卷老师统共用不上30秒,已经决定了你的生死,这才是名副其实的秒杀!

还有一点,为了便于规范统一,采分点大多数都是题目中已经给出的关键词或字眼,或者稍加改装整理。除了重要领导的重要讲话,一般的别的词汇是不太可能成为标准答案中的采分点的。

所以,如何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词关键字眼,然后把他们拼到答案中,是练习的关键。某些参考答案脱离材料天马行空的提对策,即使可行,也不会是采分点的。

所以,申论备考,就一句话,忠于原材料,总结采分点。

关于公考备考,其实没有多复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反复去练习总结,上岸只是时间问题。加油了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