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听到这个问题,是在上小学,老师开班会的时候

那时候老师应该没有说得这么高远,她说的应该类似于「你长大以后想干什么」这种更平白的话

那时候的我们哪儿懂得什么是科技创新的引领、哪儿懂得什么是救死扶伤的责任,哪儿懂得什么是匡扶正义的使命,什么是家国情怀,什么是民族复兴,…

毕竟这些字句大多只在电视或广播里循环播放,闻不到,也摸不着,离年幼的我们太遥远

很多同学都会说想当科学家,发明很多东西;想当宇航员,遨游未知的太空;想当医生,治好很多很多人的病;想当老师,培育祖国的未来…

似乎没有或者很少有同学会说想进一家国企,想考一个编制,想当一个公务员,想到工地搬砖头,进厂打螺丝,…

尽管现在网络流传“宇宙的尽头是考公”

那时我们说的都是我们觉得很酷的工作,我也不例外,我当时说我想当黑客,造外挂,造游戏,那简直酷毙了…

虽然这看起来似乎不切实际

一个个梦想被我们兴致盎然地写到纸片上,贴到教室后黑板旁的白墙上,希望有朝一日能再回来看看…

时钟不曾停止脚步,即使它没电了。

今日午休,我躺在床上,再次在心里问自己:「你的梦想是什么 ?」

是啊,我的梦想是什么 ?

仔细想来,从小升初、中考、高考,再到如今的毕业找工作,一切都是按照既定“步骤”来的(虽然还没找到工作,而且疫情和日益增长的人口也给这增加了不少难度)

但从语数外政史地生,到大学最终成绩单上竟有几十门课程,再到行测申论公共基础知识,国家考什么我就被要求学什么

一定能考上吗 ?不一定

就算考上了,父母夸奖你,同学羡慕你,甚至你能按月领工资,旱涝保收

可学过了的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

我想起那学过的几十门课程,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半数以上的课程都只能发挥帮助你升学帮助你拿到文凭这么一个功利的作用,而当你达到“目标”,它们在你的脑海里就只剩个名字

我不由感到一阵巨大的恐慌和自责,因为我感到浪费了太多时间,而时间就像迎面吹来的风,早已散在身后,一去不返

我开始有点厌恶这种功利的做法,这种看似全才的学习方式似乎很容易就让我失去对于探索未知的兴趣

而探索未知、发现未知、创造未知,让创造便利自己、便利他人难道不才是学习的目的和人生的动力么 ?

分数 ?排名 ?证书 ?仅仅把这些东西奉为学习信条简直荒唐

勒庞在《乌合之众》里提到过这样一个概念,叫「集体无意识」,是说一个处在集体中的人跟随集体行动,而失去了自我的意识

说白了,你可以理解为随大流

在网络遍布,信息流暴涨的今天,「emo、躺平、内卷、peer-presure」就像时代的大雾,横在我们的前路;我相信小镇做题家并不是点灯人,学会讨好企业也并不是泥潭上的救命稻草

相反,我很欣喜看到国内最近有一批顶尖高校退出了世界名校排名,因为这似乎是一个信号,一个沉下心来,求是求知,致力研究本土高等教育方法的信号,这极有可能成为推动未来社会快速发展的一支强心剂(尽管有点迟)

我不想迷失于集体无意识,也希望自己能沉下心来,于是我删除了 GitHub 个人账户上的很多旧代码,想要谋求改变,尽管这使得我的账户提交记录会大大减少致使明面上没那么“好看”,但这也使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可以鞭策自己

再说到父母,他们是世界上最爱我的人,他们的所做所说都是站在他们的角度,基于他们的时代背景,观察他们的身边人,得出的可能有利于我的结论

但不一定完全适用于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

而且我认为他人的例子终究是他人,我能做的只能是分析和参考,而决不能模仿或复刻

所以我渴望谋求和父母的平等对话,排除辈分差别所有可能携带的些许偏见的干扰,尽管这有些困难

一份稳定的工作,没有太大压力以至身心俱疲,平平安安,是我和父母达成的一致,我会努力争取,但绝对不止如此

因为我不想成为一个没有梦想的咸鱼,我会时常问问自己,「还记得你的梦想吗 ?」